建设基础及发展规划

我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验室 >> 建设基础及发展规划

建设基础及发展规划

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所在地 八号楼北楼
实验室面积(m2) 150 间数 3
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
  1 预约管理工作机制

  设计实验室类型、仪器设备、使用时段和耗材试剂等需求的预约管理系统。建立预约等级制度,采取源头管控措施,重点关注科研实验室、贵重仪器、管控试剂等需求,跟踪流向。建立信用积分考察、安全教育与考核管理环节,形成双控工作机制。建立由校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院长和实验室负责人组成的四级管理审批制度。记录、汇集预约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库。 预约管理工作包括预约信息登记、安全教育、仪器操作规程认知、信用考察、管理员审批、数据采集等6个环节。安全教育和信用考察是本平台建设的特色。在安全教育环节,智慧实验室导入学习任务清单,建立教学资源库以供在线自主学习,以3D仿真技术为手段、结合视频案例、实操体验、翻转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过程,最后设置题库考试和仿真考试进行综合考核;信用考察则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积分扣除,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 准入管理工作机制

  构建RFID信息认证、人脸识别认证双层认证体系,增设精密设备RFID信息认证程序,构建事前监管工作机制。记录准入人员信息,建立数据库,供管理人员查阅、了解实验室或仪器设备的使用信息,建立事后追查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具体的管理中,系统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生成RFID准入信息,以刷卡登记的形式完成第一道认证。采集人脸信息,以刷脸登记的形式完成第二道认证程序。基于RFID信息认证和人脸信息认证建立双认证体系,加强人员准入管理。针对贵重仪器,精密仪器,系统增设RFID刷卡认证,加强仪器使用管理。此外,建立实验人员电子准入证制度,签订安全承诺书,生成准入人员档案。

  3 过程管理工作机制

  过程管理工作包含行为识别、过程记录、资产监管、环境监控和数据汇总分析等5个内容。依托ZigBee环境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全方位监测实验环节的人员、仪器、环境。基于云计算技术,记录实验过程信息,建立数据库,实现共享管理;基于AI技术和在线巡课手段,识别、记录违规行为,建立黑白名单信用档案,调整人员准入名单,形成动态管理;基于RFID技术,识别仪器设备的信息,对资产进行定位,统计,并通过视频录制,监管人员使用资产情况,形成资产管理;基于智能传感器技术,监测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水电门窗、温湿度、光照等状态,进行预警、调节和处理,实现安全、节能管理。
智慧教学研究规划及举措(包括智慧教学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的编制,智慧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优质项目引进、标志性成果发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等))
  由学院组织成立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改革专项课题组,由专项课题组负责组织智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并督导建立由实验课程授课教师、智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实验室支撑人员组成的队伍实施,编制智慧教学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
  对已经有先例的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由专项课题组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察,对优质项目可适当加以引进并改善。由专人负责总结经验,发表标志性成果,并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推广。
智慧教学共享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室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研究成果共享机制、智慧教学交流学习培训机制等)
  实验室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通过不同实验课程的智慧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建立基于实验课程乃至实验项目的网络资源(包括数字资源和仿真资源)平台。
  研究成果共享机制:对于已经实施的智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进行验收与总结,形成的研究成果由学院成立小组,探索研究成果的分享机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智慧教学交流学习培训机制:对于经过验收的智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由专项小组组织队伍研究建立并实施智慧教学交流学习培训制度,进行不定期的智慧实验教学交流学习培训。
实验室成效评价及效果(包括智慧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多维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智慧教学示范课程、相关研究会议主/承办、区域性协作等)
  智慧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于验收合格的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由学院组织成立成果推广小组,向兄弟院校进行推广。
  多维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总结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形成基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如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秩序等核心指标)的多维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引导与督促在学院其他实验课程实施。
  智慧教学示范课程:成立专项小组对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进行量化评价,遴选3-5门智慧实验教学示范课程。
  相关研究会议主/承办:基于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实施经验,选派主要参与人或智慧实验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参加智慧教学相关会议3人次以上,争取条件承办1-2次智慧教学会议。
  区域性协作:就已经取得的智慧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与省内外兄弟高校开展智慧教学协作,争取成立区域性智慧教学中心。